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述平不赞同

2020-09-28 09:26 发布

幕后 | 导演制片


照搬生活,就是背叛生活。

——基督山伯爵


“生活不见得就是创作……大家都有生活,但是体验很重要……创作本身就是虚构……有另外的真实在里面……它是另外一种心灵上的真实”。

围绕《真实与谎言:故事迷宫里的叙事逻辑》主题,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主讲导师述平,阐述了自己的创作观。

导师:述平

述平是擅长隐喻现实题材的叙事大师,他的作品有一种飞扬和尖锐感,充斥着对立与融合。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编剧之一,他在行业中就是电影高品质的保障。


他的《鬼子来了》摘下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赵先生》拿下瑞士卢卡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有话好好说》则获得第5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提名。与宁浩导演合作的《无人区》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而他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不仅在艺术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在商业层面得到了主流市场的认可。与姜文导演合作的《让子弹飞》摘得当年国内年度票房冠军,并且斩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述平认为大家常说的“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不太对,体验才是。
生活本身也许是客观、真实的,但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对同一件事或事物,有不同的体验,这才是神奇的。
导师:述平
创作本身就是虚构,虚构是一种心理上的真实呈现,不是对现实直白呈现。作品的产生,是文化行为,不是生活行为。创作者是在创造世界,不是描摹世界。
基于此,为了能让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更加丰富细腻,作为一个创作者,需要具有三个条件:天赋、阅读量、阅历。
天赋的占比不需要很大,但必须有一点。
阅读则是为了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量,是提升体验能力的捷径。广泛的阅读不只是看电影,只看电影容易产生“近亲繁殖”,还需要多阅读文学、哲学、心理学等书籍。
最好能在脑子里留存100个经典的故事桥段,这样可以在创作遇到困难时,迅速的参考厉害的人用的是怎样的手法。

活动现场

阅历也是必不可缺的,有过经历的创作者生产的作品,才有可能让读者或观众体会到故事中的“呼吸感”。绝大多数的创作者,都无法驾驭超越自己年龄阅历的题材,个别极少数的天才在讨论之外。

阅读量和阅历足够丰富,就会更敏锐的看到灵感的“火苗”,延展为精彩的作品。火苗的延展不是简单的横移,更不是抄袭,而是对情景的借用。
例如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其实是受海明威《流动的盛宴》所启发;《无理之人》的故事情景则来自《罪与罚》。
延展火苗靠的是扩写的能力。扩写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锻炼,比如聊八卦就是很合适的场景,这跟另一位导师刘浩良认为“闲聊很重要”的观点相同。八卦适合做扩写的素材,因为它对大众有天然的吸引力,而且八卦报道往往只是管中窥豹,本身就容易让人产生创作的欲望。

活动现场

除了抓住火苗,锻炼扩写的能力,述平还向学员阐述了创作中加分技巧。
低点进,高点出——
述平以《秋菊打官司》举例,本来是村长和秋菊老公之间的个人恩怨,逐渐发展成一个有关整个社会环境的事件。这是典型的低点进,高点出。
换头术——

《教父》是作者根据他母亲的形象写的,所以电影里的教父并不是一个蛮横的硬汉形象,而是一个喜欢说教的形象。

述平还讲了个有关王朔的插曲:曾经有制片人想让王朔写一个有趣女人的故事,王朔建议直接按照姜文的性格来写,找个女演员来演就行了。

活动现场
塑造人物也有技巧可用——

一是给人物设置双重身份。最简单的例子是让观众知道人物的身份是一名警察,但在正进行的故事里扮演卧底。

二是让观众获知的信息量逐渐超越角色。在观众在电影开始,搞不清人物的身份或在进行的事情,然后逐渐过渡到让观众了解人物在故事的进展,再超越故事里人物的认知,让观众获得满足感。
但述平并不喜欢以人物性格入手来进行创作,过分强调人物性格,对想象力的发挥有所限制。

相对人物,述平对结构、事件、问题更感兴趣。

一个好的结构是能给人带来创作欲望。结构本身就是有魅力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结构,述平往往就会失去动笔的动力。

针对一个事件或者抛出一个问题,以事件或问题为线索进行创作,这样会更有趣。

活动现场

在日常创作中,述平给学员提供了另外一种检视自己作品的方法,来源于《六顶帽子》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六种思维方式:

白色思维——关注客观的事实和数据;红色思维——绝对感兴的;黄色思维——积极向上的;黑色思维——消极的;绿色思维——天马行空、创造性的发散;蓝色思维——较为理性的综合分析。

在衡量自己作品时,调动这些思维方式可以避免进入过激的偏见,对自己和作品有整体的把握和衡量。

述平还分享了举重若轻、举轻若重、从黑变白等创作技巧,内容和形式不统一的方法也许会有新的火花。

下午的时间,导演果然(同时也是本届编剧班学员)和述平进行了对谈,历数了《有话好好说》《赵先生》《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等述平编剧的经典作品。

活动现场

《有话好好说》是根据述平自己的小说改编,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小说剧本化的过程中“对自己孩子下手”的问题?述平坦言自己本身就没有过分坚持的想法,电影是导演的作品,就是听导演的。

作为编剧,并不是每一种题材都要能驾驭。每当面对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自己最有感觉、感兴趣,有些东西让你觉得跃跃欲试,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

活动现场

至于如何在作品中呈现高级的幽默感,述平讲了一个故事:你被别人打一耳光打趴在地,你不要觉得疼或者想还过去,你找一找地上有没有钱。

苦难来了以后,你要有别的收获,这是生活的态度。

潘依然:保持诚实,

也许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2011年起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先后担任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北京你好》文学策划、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贝肯熊2:金牌特工》《悬崖之上》拍摄剧本编剧的潘依然,作为编剧高级研习班的客座嘉宾,向学员们阐述了她的创作观。


潘依然担任第一编剧创作的《隐秘的角落》,播出后迅速成为人们的社交货币,迎势成为2020年度爆款网剧之一,在豆瓣平台一度破国产网剧最高评分记录,得到了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认可。

但创作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便已有成熟的作品,但创作本身的神秘性依然让潘依然从未停止探索和思考。

围绕【创作是我与我在捉迷藏】的主题,潘依然阐述了她在编剧上的心得。

嘉宾:潘依然

14年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就开始从事创作职业,潘依然慢慢发现“写作像谈恋爱,上一次经历在这一次,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几年的编剧生涯,潘依然陆续深度思考过3个觉得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编剧你能干点啥、你擅长什么类型、我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编剧?
潘依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作为坐班编剧工作的,后来发现,自己在项目的成败中没有多大的话语权,领导才是起实际作用的人。面临一个接一个的项目没有下文,潘依然决定做自由编剧,不再总是被一个人支配项目的成败。

活动现场
作为自由编剧之后,总是会被问到另一个问题:你擅长什么类型?
作为学电影史出身的潘依然,常常被这个问题困扰,因为发现市面上很多大火的作品,并不能被很恰当的放进某一个类型中。
后来才想明白,其实不是适合什么类型,而是擅长哪些题材。

题材有的时候比类型更加让你激动,因为类型本身是很死板的,是很古老的东西。把感兴趣的题材放进固定的类型中,进行冲撞、匹配,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嘉宾:潘依然
疫情让工作陷入一个空档期,也让潘依然思考清楚了“我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编剧”。

成为自由编剧后,潘依然重新意识到很多伟大的导演和编剧都会在毕生处理同一个母题。
但自己在母题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母题都被别人说过了,而且比自己说的好,这让潘依然很困惑。

直到在采访中看到韩国导演奉俊昊阐述的观点——他说他不是要表达特别厉害东西的人,他只是一个过滤器,这个时代有他本身存在的东西。放在一个漫长的历史去看,如果这个时代是平庸的,那最杰出的表达者在这个时代里的表达也只能是平庸的

你只要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保持你的诚实就可以了。

活动现场

所以保持诚实,成为了潘依然创作时的坚持。
“不是我要说什么,而是我感受到了什么”,保持自己足够的诚实和开放,就会感受到时代更多的讯息,会有可能创作更好的作品。
除了提升自己的领悟和审美能力,诚实的进行创作,其余就是学习编剧这个职业的技巧。
活动现场

现在有很多的技巧类书籍和课程可以进行学习,例如《救猫咪》、网络的公开课,只要想就可以找到。
但述平和潘依然都提到,工具书可以在创作中当作参考,真正的创作灵感,还是要靠自己在生活的真实“体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dEuPHn1dzQ4MEZVdnDIup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www.6pian.cn/news/7802.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分享编剧、导演干货、行业热点。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