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修改剧本时练习这9招,让你的故事冲破套路

2020-03-30 16:59 发布

幕后 | 导演制片

按照经典剧作公式或者自己习惯的套路完成剧本之后,编剧应该如何检视、修正剧本?修正的标准又在哪里?


今天这篇文章将分享9个练习方法。这些方法也许不能解决特定的剧作问题,却可以帮助编剧恢复头脑清醒、目标明确的好状态。说不定这样就能甩开套路,写出丰满的、富有个性的剧本了。

1.卷入其中,拟写潜文本

剧作的公式往往让人感到束手束脚。编剧常常忙着描写视觉与动作而忘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为了避免忘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你可以利用意识流的方法,在每一个动作或每一句对白之下,写出角色当时的内在思维。把角色的内在思维和角色的行为语言相对照,可能碰到如下几种状况:

第一种情况,角色没有思维,或是思维缺乏迫切性。碰到这种状况,不妨问问自己,这场戏的目的为何?如果这场戏既没有剧情上的功用,亦不会有益于人物塑造,那就删了吧。


第二种情况,内在思维和外在对白完全一样。如果你的剧本没有潜文本,那它大概率会死气沉沉。当然,人物角色可以搞不清自己说话的原因,或者其动机可以和观众了解的人物动机相反。但是,内在思维和外在对白一定得有些差距。试着让冲突升高,让阻碍加深,使得人物无法畅所欲言,无法直剖心思。

还有一种情况是,角色外在的行动无法对应内在的思维。这表示其实你知道这场戏的目的,但是还无法很成功地落实,无法将其视觉化。解决这个问题不会太困难。你可以想象,如果角色可以毫无羁绊地按照内在思维去行动的话,他会如何做?让这些内在思维推动他。此时,你可以用摄影机来记录下这些行动,用观众看得见、而在场的其他角色却看不见的方法,来表达这些行动背后的动机或内在思维。

有时候,从开始时就记录下角色的意识流是很有效的。你可以把角色的主观思维通通记录下来,暂时不用顾及其他人物的对白。一旦你掌握了这个角色的思想线,写出与其对应的对白就很容易了。

2.保持距离,改变视点人物

有时候,编剧会遇到相反的问题——他们和角色距离太近了。在以人物为主的故事中,编剧多半会透过一个人物的视点来写剧本。但是,这个“视点人物”却常常因为和编剧处得太近,使得自己的观念和做法有些“接地气”,没有真实感。碰到这种问题时,你可以试着跳出来,任意找一个新视点,由这个外在的新位置检视你原来的“视点人物”,看看他在做什么?他对什么有反应及如何反应?他的思维是如何传达或压制的?你看见的,将会是观众在银幕上看见的。


3.保持更远的距离,写场“不老实的”戏

编剧们或多或少都有爱上剧中人物的倾向,因为爱得太深,写得太完美,反而可能会失去观众。因为一个道德楷模远不如一个试图成为楷模的凡人来得有趣。

防止把心爱的人物写得太完美,你需要刻意抽离,刻意地与角色保持更远的距离。你可以在戏中加些反讽的层次,让别的角色和主角争宠,让你疼爱的角色做些你不认同的事。建立起你和角色间的距离可以让你更自由。因为,既然你明确表示并非无条件地支持你的角色,你就不会掉入急于借角色表现你自己想法的陷阱。


4.简化铺陈戏

把前面的场景根据后面的场景重写


剧本中开头的铺陈戏常常缺乏生气。尤其是剧本改写过好几稿之后,你可能更无法辨识出哪些是赘笔,哪些是基本。剧本的故事线可能一改再改,以致最后剧本中前段的铺陈戏变得庞杂且不必要。

替铺陈戏“减肥”的方法是只保留它的揭示功能。你可以把某场戏的开头删掉,然后重写整场戏,使之与后面的戏更加紧凑。假设我们已知道铺陈之后的对立和解决为何,我们就可以反过来判断在铺陈中哪些信息是必要的。你会发现,“减肥”之后的戏很自然地加强了戏剧上的紧迫感,也不会拖拖拉拉从而缺少趣味,更使得铺陈中要传达的基本信息有焦点、更明确。


5.重整,改变故事架构

如果你丢掉剧本的前10页或20页,这会对故事有何影响?即使不是真正地删去这些开头,是否也有许多信息可以缩减?

再看看剧本的结尾。你探索的够深够远了吗?把故事榨干了吗?有时候,在完成一稿后,整个故事架构还可以重整,以便容纳更多的深意,排除过多的铺陈。

6.视觉化,不靠对白写剧本

你可以写一个依赖对白、类似舞台剧的电影剧本。例如《天堂陌影》,片子里充斥着抽离的长镜头。这种风格使观众冷冷地看着动作在镜头前发生,拒绝提供人的内心世界,恰好反映了全片的主题——无情冰冷的物质社会。

但是如果你不想抽离,而是想把镜头融入到故事中,你就要重新考虑场面调度和分镜,充分表现出每场戏的张力。在检查剧本的表现张力是否足够时,跳过对白不看,只看场面调度,看看你是否还能感觉到基本的戏剧动作,分辨得出主要角色和戏剧的节奏。

7.让戏有呼吸的空间,以相反的结局改写

偏爱写实风格的编剧,常常喜欢让每场戏的结果至少有两种可能,而且总是尽力维持这种暧昧性。暧昧使得观众怀着揣测的心态参与剧情,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

改写时,你可以试着把某场戏的结局反转过来。如果这场戏的结局太早就确定了,你得花很大的工夫才能改写过来。一旦反转过来后,你要再重写一次。这次,内容更动得越少越好,但是你要再改回原来的结局。经过这两道工序之后,你会发现这场戏的张力会由头至尾自然流露出来。

这种技巧,在写反面角色时也很管用。试着把他们反转过来,看看会有何种新的空间被展示出来。


8.破解诅咒

写明显的理由,而不需要解释


有时候,过分敏感的编剧比粗线条的编剧更喜欢让角色解释自己的内心。让角色解释电影的主题。这不是问题,只要正反双方的意见势均力敌,观众可以自己从中归纳出结论就好。电影中的多重观点会使其意涵更丰富。


所以,你应该避免当头棒喝式的说教或解释,因为这些对白或独白根本无法表演。所以,当演员终于想出突破说教台词的表演方法时,他们总是自嘲地说“诅咒被破解”了。


解决之道很简单,找个让角色无法长篇大论的明显理由,让他在试图开口解释时充满犹豫。让一名男子明白地告诉一名女子“我想占有你,但又怕失去你”,不如让他支支吾吾,写成他很想说却又害怕一语成谶的样子,这样更有趣。


9.放宽心胸,多请几个人帮你改写


找众人来帮你改写某场戏需要一些勇气,但是这对你绝对有好处。你不要冀望能在别人的改写中找到答案。但是,他们可以提供处理这场戏的新观点。而这些新观点,可能就是你自以为是的盲点所在。


不依循公式的作品往往是富有原创性和生命力的。但是不依循公式的创作方式往往也是令人生畏的。因为,基本上这会使编剧无迹可寻、无人可问,而只能依靠自己。这时最好的办法是相信自己的直觉,在直觉中寻找方向。只有不断地试验、不断地修正,才能创作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作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编剧圈 文|肯•丹西格/杰夫•拉什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IWUQDnXGF-M66nID6Zfpg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www.6pian.cn/news/5761.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分享编剧、导演干货、行业热点。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